作为近代历史上最后的封建王朝华锋优配网,清朝给大众留下的印象一直较为负面,主要因为清末闭关锁国的政策,导致了长达一个世纪的屈辱历史。然而,如果抛开近代那些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耻辱,以及统治者的无能,从清朝建立初期的几位皇帝来看,或许会有不同的看法。
尽管许多历史学者认为少数民族统治多数民族的政权是对中华文明的倒退,但在清朝早期,确实涌现出一位卓越的皇帝。他便是被誉为“千年一帝”的康熙皇帝。康熙之所以被称为“千年一帝”,不仅因为他是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更因为他在位期间,极力推动经济发展,开启了康乾盛世的辉煌时代。如此英明的君主,他的子女自然也非同一般,这也间接酿成了康熙晚年“九龙夺嫡”的惨烈局面。
身为皇长子的胤褆,是这场夺嫡斗争中的失败者,但在被软禁的26年间,却意外成为另一种意义上的“赢家”,陆续生下了26个子女。这个令人好奇的现象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呢?
展开剩余79%提到“九龙夺嫡”,我们不得不回到他们的父亲——康熙皇帝。康熙的成长轨迹与他的父亲顺治皇帝颇为相似,都是年幼继位,并在亲政初期面临重重挑战。执政期间,他多次对外用兵,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巩固了中原大地的统一。康熙大力推行仁政,提升汉族官员的地位,极大促进了多民族的融合和发展。
康熙不仅是一个工作狂,更是个彻头彻尾的学霸。他精通满、蒙、汉三种语言,还能说英语、西班牙语等多种外语。对科技发明和数学极度痴迷,许多问题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以现代眼光来看,这样的学霸父母通常更愿意“鸡娃”,康熙也不例外。他将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掌握的知识原原本本地传授给儿子们。
在封建皇权的高压下,皇子们无从反抗,不论天资聪颖还是后天培养,康熙的儿子们都非常出色,这也为后来康熙晚年的“九龙夺嫡”埋下了隐患。
不知是古代婚嫁年龄偏小,还是当时医疗条件有限,或两者兼有,康熙虽然年少登基,早早成婚生子,但最初的四个皇子还未正式排位便夭折了。因此,胤褆才得以名义上成为皇长子。然而胤褆的母亲只是庶妃,身份远不及皇后,因而他从小便被拿来和太子比较。作为康熙与皇后仁孝皇后的次子,太子胤礽备受宠爱。康熙对皇后偏爱有加,对太子更是亲自带领教养,甚至在太子患痘时不顾危险亲自照料。显然,在康熙眼里,儿子被分为两类:太子和其他儿子。
此时,康熙尚未意识到,对太子的宠爱将使他成为其他兄弟的眼中钉,尤其是庶长子胤褆,他对太子的存在极为不满,心生忌恨。九龙夺嫡结束后,清朝改为秘密立储,以减少皇子间的明争暗斗。
据史料记载,皇长子胤褆勇猛善战,年少便随康熙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1698年,26岁的胤褆被册封为直郡王,是康熙诸子中首位封王者。由此可见,康熙对胤褆仍怀有一定的期待和认可,但这种信任建立在太子地位稳固的基础上。
康熙最希望太子既能力出众又为嫡出,能在兄弟中高高在上,成为不二继承人。其余儿子在他的严格教育下也各有成就,将来可作为太子的有力支持者。理想虽美好,现实却残酷无情。
“若未见过光明,怎会渴望光明?”康熙对太子的偏爱显而易见,令诸皇子心生不满,尤其胤褆深思这一点。他自认为无论武艺还是治国能力都不逊于太子。唯一差距就是出身——他是庶子,而太子是嫡子。虽然清廷并非绝对嫡长子继承制,但作为名义上的长子,胤褆愈发自信。他坚信,只要能除掉胤礽,自己必能成为太子,继而称帝。
胤褆为此奋力拼搏,但命运却并非全由努力决定。太子如果不自取灭亡,凭借出身和皇帝宠爱,完全可以稳坐江山。然而康熙多年的纵容,反而让太子一步步走向废黜的深渊。
太子的失势给了胤褆极大的鼓舞,他更加坚信下一任太子必是自己。但随着弟弟们逐渐长大,胤褆的路越发艰难。
康熙四十七年,为争夺太子之位越发狂热的胤褆,提议除掉废太子被康熙否决后,心生不满,开始谋划旁门左道。同年十一月,皇三子胤祉向康熙揭发胤褆与喇嘛巫师交往密切,疑似欲用巫术害太子。
康熙震怒,下令彻查,发现胤褆确实准备了大量巫毒物品。怒不可遏的康熙遂剥夺胤褆一切封号,终身软禁。此后,胤褆度过了长达26年的幽闭生活。无聊至极的人总会找点事情打发时间,他选择了生育子女,正因如此,他才有了26个孩子的惊人纪录。
发布于:天津市中金汇融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